【系友(再訪)】B92/R96 馮瑞裕
【專業領域】固力、航太、光學
馮瑞裕求學工作之路,先後橫跨固力、航太、光學三大領域,2022年獲聘為美商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 Inc)的物理科學家(Physicist/Scientist),任職於科技辦公室(Office of the CTO),從事工程光學與光子平台(Engineered Optics & Photonics Platforms)相關的架構設計與研發工作。期盼未來能將自己所學專長結合業界的實務經驗,尋找回台貢獻的切入點。
撰文/馮瑞裕 編輯/張振芬
《從固力轉航太再轉光學領域》
2022年8月加入應材,目前已工作一年多,這一次轉戰半導體與光學領域其實轉得有點大。原本專攻固體力學中的計算力學(computational mechanics),在車輛、船舶、飛機、風機等大型結構件中,全域的即時量測(fullfield real-time in-situ inspection)已經成為趨勢,其目的為建構與模擬數據相互對應的量測資料,數位孿生(digital twin)的概念即來自於此。
量測資料除了可以用來做模型的校正與回歸外(model regression and calibration),還能提供機器學習與人工智能(ML/AI)所需的訓練樣本,其中,隨著影像處理技術DIC (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的發展,以相機搭配雷射干涉儀做微米(um)甚至是奈米(nm)尺度的全域量測,將結構件的變形影像視覺化,這項技術在學界已發展了十多年,近年來因商轉才廣為人知,目前台灣代理商也有引進這項技術,很慶幸在美國能夠接觸到開發端,也樂見台灣於應用端的快速跟進。
從北卡州立大學念機械與航太工程、到國家航太中心NIA (National Institute of Aerospace)從事超音波與光學研究、執行NASA的計畫案、到位於伊利諾的Caterpillar Tech Center開發巨型採礦車與挖掘機(回到機械與車輛工程的老本行)、再到矽谷的應材從事半導體與光學設備的開發。「回首過去十年赴美留學工作的經歷,每一個轉折的到來其實都是意外,只有把每一個階段的事情做好,才能做什麼像什麼。剩下的就交給老天安排了。」
於北卡就學期間的指導教授袁福國老師,雖然身在國外卻一心想要為台灣多做點事,前前後後收了台大機械(上下屆)五位學生,我雖然知道彼此但大部分在台大並不熟識,在求學期間成為一起修課與做研究的好夥伴。同在北卡修課再到維吉尼亞做研究的其他三位台大機械同學,有B91/R95的學長張哲源(目前於美國印第安那州Grote Industries擔任模流分析工程師),B94/R97的張桓毓、B95的張又升(兩人目前都在加州的艾斯摩爾ASML擔任光學工程師),還有隔壁實驗室B92/R96的陳易德(目前於應材擔任製程工程師),轉到電機系從事機器學習與人工智能(ML/AI)相關研究B92/R96的蕭詠中(去年於GE Research實習,日前剛剛畢業找工作中)。
《台灣現況觀察》
我很能理解鄭榮和老師希望他們能回母系擔任教職的心情,這次回台,也走訪了多所大專院校,台大、成大、中正大學、屏科大等,除了與回台任教的學長同學們敘敘舊外,也聊到國內外學術環境的差異,台灣是一個資源有限難以做到技術百家齊放的地方,有遠見的投放除了需要耐心之外,還需要扛住資源分配不均的社會輿論壓力。
台灣的現況從產業分工的角度來看,能做的基本上就是製造中心,製造有沒有研發 ? 當然有,研發更好的工藝水平、研發更全面的自動化、研發更彈性的生產流程、研發數位化更全面的產線,然而,在分工定位已經確立的架構下,就難以接觸到架構討論、設計創新、方法探索等另一個層次的研發。
台灣是我們從小生長的地方,有著難以割捨的情感與養分,卻缺乏了能讓我們更近一步與世界對等互動的平台,設計與代工本就是上與下的從屬關係。當產業單一化的現象越來越嚴重,大專院校所授予我們的創新思維與知識,則難以有實踐的機會。
我對臺灣現況的解讀是,代工也好、新創也好,在自由市場的驅動下台灣不見得有選擇,文化的養成也是日月積累,認清了事實,就不會再抱怨台灣的種種現況,想要什麼生活,就努力一點把自己放到那個地方。想帶給年輕人的訊息是,培養自己具備選擇的能力,具備得以跳脫地域產業束縛的能力,那麼你將得以選擇一個更為適合自己的工作與生活環境。
《感謝恩師提攜》
「為什麼有機會去北卡攻讀航太博士,是恩師的提攜和一連串機緣巧合。」
北卡指導教授袁福國老師是吳文方老師在美國伊利諾博班的同學,吳文方與楊宏智老師是我的大學導師,而他們又是大學室友,因為恩師們的提攜,從機械轉到航太再轉到光學領域,這三者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鏈結。目前工作的應用在半導體與光學領域,應材除了做設備還有光學等多個領域可以探索,歡迎有興趣的學弟妹投遞履歷,給自己不一樣的挑戰。
台大求學期間特別難忘鄭榮和老師多年的指導,經歷了太陽能車Formosun III、電動機車Formoto I、電動車Green Jumper的年代,紮實的工程實踐訓練讓每個學生都變得很靈活,面對問題時知道如何去找方法解決,老師雖然嚴格但用心良苦,早上團隊集合時間的精神講話,至今依然印象深刻。
在美國十年,熱愛旅行的我足跡橫跨North Carolina、Virginia、Ohio、Illinois、California,現今落腳加州灣區,這些年經歷了三次從東岸到西岸的公路旅行,其中包括2017年到特斯拉實習,五天內從東岸開到西岸,寫下個人開車的歷史紀錄。在西岸工作有個好處就是有很多朋友在這裡,當年到特斯拉實習幸好有大學長游振彥拉拔,才有機會看到很獨特的公司文化。游振彥學長現擔任新創公司Archer Aviation推進與控制系統主管(Propulsion System Control Manager),開發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 Electric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 Vehicle),致力於打開未來空中計程車(Air Taxi)的市場。
當年同是鄭榮和老師的太陽能車隊的學生,如今夢想都已揚帆啟航。
馮瑞裕 簡歷
學歷:
2014 – 2021,美國北卡州立大學機械與航太工程博士
2018 – 2019,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edX統計與資料科學微碩士(MicroMaster)
2003 – 2009,台大機械系學士/碩士
美國業界經歷:
2022 – present,物理科學家(Physicist/Scientist),美商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 Inc)科技辦公室(Office of the CTO)工程光學與光子平台(Engineered Optics & Photonics Platforms)
2022,機械工程師,美商開拓重工(Caterpillar, Inc)虛擬產品開發處(Virtual Product Development Division)元件與動力系統模擬(Component and Power System Simulation)
2021 – 2022,研究科學家(Research Scientist),美國北卡州立大學機械與航太工程學系(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Mechanical and Aerospace Engineering)
2017,暑期實習,美商特斯拉(Tesla Motors, Inc)振動噪音與模擬(NVH and CAE)
Email: rfong@alumni.ncsu.edu
參考網站:
照片說明
* 2021與待了五年的航太研究中心說再見
* 2022來到加州的第一站去找振彥學長
* 2023回台與在台積電的同學們敘舊
* 2023與同在加州以前車隊的學長學弟們聚餐
* 實驗室的複合材料機身中段縮小模型
* 2021畢業口試結束與指導老師合影
* 2021畢業紀念,開發多年的結構檢測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