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老師在台大任教36年,以教學嚴謹而聞名,要求學生絕不能作弊,違者不許修他的課,此教育風範即是受到新竹中學辛志平校長的影響。退休後,他到業界擔任顧問,發現台大學生普遍比起一般業界工程師要強,若換成今天在校任教,一定不會輕易責備他們。
《退而不休》
周老師退休一年半後,擔任邑富公司顧問。在一次視訊會議中,獲悉美商Kulicke and Soffa公司開發重複定位精度1微米的高速龍門機台,耗時兩年後認為不可能達成。邑富公司就請周老師以重複定位精度1微米、加速度1.5 G為目標,開發高速龍門機台。經過仔細計算後,他設計出全新架構的龍門機台,原型機在1.5 G的加速度之下,重複定位精度為0.7微米,速度可達每秒1.5米。同事說機器跑的聲音與公司的其他機台都不一樣,這是振動特性的差異,聲音主要是機器振動的結果。新架構機器的成本較傳統架構來得低,不過機器的價格是由性能決定。深入了解理論可以知道努力方向,能夠事半功倍的達成產品的性能要求。
當業者無法識別關鍵參數而使得仿製成為主要的手段,蔣君宏教授指出尺寸能抄但無法抄公差,這樣的產品性能不濟導致機械製造業的低利潤。經過這次高速龍門機台的開發,周老師深刻的感觸到除了幾何上的尺寸與公差之外,對重要物理參數的掌握是達成高性能產品的必要條件,而此等能力的養成則根基於對理論的深入了解。
《運動習慣的養成》
周老師退休後大多爬郊山步道。他唸大學時參加登山社,無論南北向的縱走或者東西向的越嶺,三至五天的行程需付出許多體力才能飽覽山景。登山人都是腳踏實地的實踐者,負重爬山的過程十分辛苦,而看到壯觀的風景就是最甜美的回報,大家對付出與收穫都能有深刻的體會。攀越兩成多的台灣百岳,自然在山裡結識許多好朋友。
周老師高興的秀出住家附近的風景照片,彷彿一處世外桃源。他的家位於碧潭上游的社區,一住就是四十年。從五樓家的正面俯瞰直潭淨水廠和新店溪河谷,南邊遠眺烏來,北邊可看到完整的大屯山系,距離和美山步道登山口只有50公尺。住家附近是公車綠六的起站美之城,到捷運新店站約10分鐘,而捷運由新店到台大僅需12分鐘,交通很便利。
周老師的運動習慣從高中開始養成,竹中辛志平校長要求學生德、智、體、群、美五育並重,有些學生還因為音樂、美術不及格而留級。他還記得音樂課的黑板上有五線譜,老師會隨興畫上音符,然後要求學生看完樂譜後唱出來,還叮嚀他不夠好要更長進。每學期體育課都包含四個項目: 田徑、體操、游泳、球類,上學期再加一項越野賽跑,每一項目都要及格。越野賽跑的距離逐年增加,高一4千公尺、高二5千公尺、高三6千公尺,學校後面是十八尖山,跑上山繞一圈再下坡回校。他通常在學期中開始,每個禮拜跑三次十八尖山來準備學期末的越野賽跑,三年下來鍛鍊出很好的身體機能。唸大三時報名越野賽跑,全程12公里,他沒有事先練習,結果以65分鐘完賽,跑得並不算慢,可歸功於高中跑步時紮下的底子。
《傳承辛志平校長的典範》
「看到辛校長是非分明的作為非常符合自己的理想,真是遇到偶像。」
周老師出生於新竹,從小自覺不要讓他人不舒服,自然就成為聽從父母話的乖小孩。周老師感念很幸運能遇到一些影響深遠的好老師,例如小學時的趙令文老師,趙老師教學生如何分析算術題,不需要背公式;高中時的辛志平校長,辛校長為人正直,是非分明,身體力行,為後輩樹立優良的典範。立定將來也要成為老師,傳承師長們的教育風範。校長每天朝會上都會訓話,常叮囑他們這些小孩子:「打架、偷竊、作弊」這三件事絕不能犯,否則一定退學。在校期間雖未直接上過辛校長的課,但每天朝會聽校長訓話,使辛校長成為學生心目中最親近的師長。辛校長給學生的畢業禮物是一本中華民國憲法,期許學生出社會後做一個好公民。
周老師談到被辛校長處罰的往事,不禁莞爾一笑,有一次歷史老師帶學生去學校後山上課,山邊緊鄰新竹商職校區,課後是自由活動,他和另外兩位同學沿著山路邊走邊聊天,因為太大聲被竹商的老師記上名字傳給學校,隨後被辛校長召見,校長訓話後,處罰他們週六下午到校勞動服務,由辛校長親自帶領除草。學校每個年級每個月都要開一次動員月會,由各年級學生互選出會議主席,開會時,校長與老師坐在第一排,讓學生發表意見,會後,辛校長會講評並解釋學生的抱怨有哪些不合理,引導學生必須尊重他人,至今,校友通訊刊載許多感念辛校長的文章。
「若每學期末才見學生一次,我會不認識他們,叫不出名字。」周老師幽默的說,在台大教書始終秉持辛校長的教誨,做老師應做的事,關心學生的學業和生活。每週與每個研究生要見面兩次,一次是一對一,另一次是所有研究生一起討論;大學導生則分為四人一組,每星期和一組聚餐,這樣每個導生每個月最少可以見一次面,與導生的互動才比較能夠深入。周老師笑了笑說,退休前看到研究生做不對、做不好就會責備,退休後到業界擔任顧問,發現學校裡一般學生比公司裡許多人要強,若換成今天一定不會輕易責備他們。退休餐會時,周老師說自己很幸運能在台大教書,生活中「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一般家中出一個台大生就是全家的寶貝,爸媽都會高興的不得了;他在台大帶過的研究生、教過的學生都是他的寶貝,幸運的不得了。
《任教台大 作育英才》
周老師談到當年到普度大學攻讀博士的歷程,不是經過一般同學申請的過程,而是透過老師的介紹獲得Fellowship全額獎學金。那年他唸台大土木研究所時,到機械系修課,教複合材料力學的鄭乃忠老師問他是否想和他在普度大學的老師見個面,普度的老師想要收一個台大學生。那時已經五月,八月底開始上課,徵詢父親的意見,父親要他早去早回,他三年即取得博士學位,系上老師介紹他一個工作的機會,但他覺得留在美國工作只是將時間換成金錢,沒有太大的意義,認為回台教書可以教很多學生,學生畢業後可以做很多事情,對社會有更大的影響,間接來說是他的貢獻,而到台大教書則是最優先的選擇。他很幸運能進入機械系教書,但有點心虛,因為有些機械系的課都沒修過,例如土木系不必修熱力學,因此他也不太敢說自己是機械工程師,不過現在當顧問設計機器,做出來的性能很好。
周老師從小在父母親的身教言教下,建立正確的做人處事態度,父母對兒女的影響相當深遠,弟弟和妹妹也都是工程教授,周老師說自己的英文不好,幸好是唸工程不是文學。憶起父親,周老師不禁泛淚,唸博士的第二個學期的春節期間,父親檢查出罹患肝癌,兩週後即過世,享年57歲,他趕回台北的那天是中午時分,老人家卻在早上離世,沒能見到最後一面。周老師悲傷之餘不想回美國唸書,但美國教授發電報希望他回美繼續完成學業,母親也認為不應半途而廢。那時家裡沒有積蓄,因父親在任內過世沒有退休金只有撫恤金,還好他在美國拿的獎學金,從每個月320美元增加為380到最後為540美元,比一般同學來得多,每個月能寄回200美元貼補家用,那時是民國66-67年,200美元比他父親的月薪還高許多。
《與學生的勸勉》
「工學院教給學生的都是很實用的課。」
周老師說,常聽學生說某一門課太理論,沒有用,殊不知工程就是指自然界原本沒有,而是由人創造出來的東西,或者是這個創造東西的過程,工學院學的就是這些工程需要的學問,是最實用的知識。若要產品做得好,必須把理論了解得透徹清楚,要知道關鍵所在,應該是只怕理論不夠用。理論與實做並不衝突,不要用實做來逃避理論。必修課是基礎尤其重要,基礎沒有打好會嚴重影響對進階課程的理解。以大一的靜力學來說,計算起來很簡單但背後的物理現象含意很廣,在設計產品時每個構件的形狀、放置的位置等每一步驟都須考慮靜力問題。機械系的五力:固力、靜力、流力、動力、熱力,再加上控制學,這六門課都是所謂的理論課,在設計產品時都要時時放在心裡,做每個這個動作時都要搬出來核對一番,如此才能有好的結果。
周老師提醒學生做習題時,必須好好思考它背後的意義。通常習題是他人設想出來的,解題只是分析人家的成果,實際工程的設計與分析是完全不同的層次,所以做習題時要仔細體會裡面包含的涵義,吸收他人智慧的結晶。
最後周老師希望能不負辛校長的期許,”為語橋下東流水,出山要比在山清。”
照片說明
1.專訪當天於系辦508
2. 師生餐會合影
3-4. 邑富(SSI)機台與其他同業產品比較
5.從住家遠眺大屯山系
6.照片中的水面是彎潭
7.照片左邊是東南方的花園新城,中間是向南的烏來方向